(1)、有次下雨時,因無遮避之處,所以柳下惠將一名受凍女子裹於懷中,使其溫暖,但並無非禮行為的故事。
(2)、《詩經.小雅.巷伯》毛亨傳: 「魯人有男子獨處于室,鄰之釐婦叉獨處于室。夜風雨至而室壞,如人趨而託之,男子閉戶而不納。婦人自牖與之言日;『子何為不納我乎?,男子曰:『吾聞之也,男子不六十不閒居。今子幼,吾亦幼,不可以納子。』,婦人曰:『子何不若柳下惠然。嫗不逮門之女,國人不稱其亂。』男子曰:『柳下惠固可,吾因不可。吾將以吾不可,學初下惠之可。』」;阮元《毛詩注疏校勘記〉:「」《正義》引《樂記》注:『以體日嫗,以氣日席。此傳意亦謂以體暖之,作嫗者是不逮門者。』
(3)《荀子》大略篇: 子夏家貧,衣若縣鶉。人曰:「子何不仕?」曰:「諸侯之驕我. 者,吾不為臣;大夫之驕我者,吾不復見。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,而不見疑,非一日之聞也。爭利如蚤甲,而喪其掌。」
(4)、《孔子家語》好生第十: 魯人有獨處室者,鄰之釐婦,亦獨處一室。夜暴風雨至,釐婦室壞,趨而託焉, 魯人閉戶而不納,釐婦自牖與之言:「何不仁而不納我乎?」魯人曰:「 吾 聞男女不六十不同居,今子幼吾亦幼,是以不敢納爾也。」婦人曰:「子何不如柳下惠?然嫗不建門之女,國人不稱其亂。」魯人曰:「柳下惠則可,吾固不可。吾將 以吾之不可,學柳下惠之可。」孔子聞之曰:「善哉!欲學柳下惠者,未有似於此者,期於至善而不襲其為,可謂智乎!」
|